这个寒冬,疫情下的英雄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温暖,若不是每个人都戴着口罩,这幅场景会让人以为“穿越”回了疫情发生以前。以前不可思议的事儿,现在却悄然无息地成我们的习以为常。接下来,让我们看看疫情的温暖瞬间。
电梯里总有一股有点刺鼻但又让人心安的消毒水味儿;酒精消毒凝胶随处可见,时不时会有人去挤两下搓搓手然后迅速离开;进出公共场合时人们会自觉地下拉手机微信展示出自己的健康码,撸起袖子亮出手腕等待工作人员测量体温…
抗疫一线绽芳华,年轻人好样的!
黑河志愿者协会车队的人员,大部分是90后、00后。在非典时期的他们还是懵懂的孩童,此次新冠疫情中他们已成长为黑河抗击疫情的主力军,负责运送物资和接送工作。
“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,穿上一身帅气西装”,这是很多人都哼过的歌词吧,曾被贴满各类标签的年轻一代,卸去了几分孩子气,变得冷静、勇敢,成了独当一面的战士。
伴随冻雨、湿雪、道路结冰、低能见度等灾害性天气。黑河市全年结冰期200余天,战冰雪、斗严寒、抗疫情叠加而至,为原本负重前行的防疫工作“加码”。
无法换衣服、更不能洗澡,他们怕把病毒带回家,二十余天里,这群年轻人疲倦时在车上合身而眠。他们给千家万户送去物资,自己却没有做饭的场所,饿了吃盒饭、方便面、火腿肠充饥;他们把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送回家,而自己却只敢在楼下向上看一看,自家的窗口是否还亮着灯光。
95年出生的刘同辉在临行前,父母在微信上发来文字:“你现在不小了,一定要注意安全,不用太担心我们。”父母眼中,孩子已然是一位真正的大人。“我们正年轻,身体条件跟的上,这时候我们不出力谁出力”,刘同辉说:“我必须得顶上!”。
一群年轻人,学着长辈的样子,扛起了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。
我们的社会,正是因为这样的代际传递,才得以生生不息。00后和90后的继承,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延续,更是要将人性中的勇敢、善良、责任与爱持续发扬。
有一种浪漫,是战“疫”路上相互陪伴
志愿者吕鹏飞和宋秋芬夫妇是志愿者协会有名的志愿夫妻档,此次疫情期间,夫妻二人变成了志愿者们心中的好大哥和好大嫂。
每天下午四点多,宋秋芬就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。明明家中只有两个人,可这顿饭,宋秋芬却做了足有十个人的量。大枣馒头、山东大包子、水煮玉米、糯米饼、发面饼全部打包,提在手里走出了家门,一溜小跑直奔小区新设的卡口处,将饭菜塞给执勤的志愿者,“趁热乎,快吃吧!”边说边拿过志愿者手中的测温枪,站上了晚间的执勤岗。“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很有限,有一份力量发一份光,哪怕多监督一个人,都是减轻社区的工作量。”
“这个冬天,有些特殊,我们大家都在互相温暖着,并不觉得寒冷。”宋秋芬说,通过她和爱人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,夫妻俩真切感受到了温情的存在,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。因此,他们俩会继续把志愿服务做下去,和大家一起迎接最终的胜利。
防疫战场上,他再次成为一个兵
一日当兵,终生为国。若有战,召必回,战必胜!“疫情就是集结号,这个时候我不冲上去,谁冲上去?”王立岩在黑河武警大黑河岛边防派出所服役12年转业后便开办了民营企业,常住于黑河市爱辉区。
疫情突发后,他舍下对年幼女儿的照顾和自己企业发展的担忧,率领21名公司员工第一时间赶到抗击疫情的前线,解决了志愿工作的燃眉之急。
“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了,女儿打电话说想我,当时就没忍住哭了。”那条火爆网络的短视频,在风雪交加的冬夜,女儿用轮椅推着母亲去做透析,一名志愿者看到后将他们安全送达目的地,这个人就是王立岩。
自2021年10月27日开始,王立岩已连续19天没有回家,在不到 10公里的防控城区,他行驶的公里数可以绕城100圈,19天仅吃过17次饭,睡了43个小时。
退伍军人挺起胸膛冲锋一线,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燃起温暖,充满力量,看到希望。
变身搬运工,只为传递爱心和希望
11月10日,由吉林省支援的一批粮食运抵现场。由于高速封道、路面结冰,历尽艰险的车队比预计时间多行驶了近3小时,黑河天顺爱心装卸队接到通知立即前往卸货。
疫情期间捐赠上来的物资,单方面依靠捐赠者或某个部门有限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黑河市志愿者协会针对任务进行分工,志愿者提供自家车辆进行分装、运输,最后再用人力一箱箱、一件件地将物资送到指挥部、一线单位、小区卡口或帮扶群体家中。
王长明是天顺搬家公司的负责人,自发组织了10余人的装卸队,义务为黑河战疫搬运物资,每天通宵达旦地干体力活儿,胳膊累得抬不起来。他说:“各方都来驰援物资,黑河人民十分感激,我们出一把力气不算什么。”
现年58岁的黑河市民吕思谭,为了节省上下楼往返的时间,最大限度地扛起远超负荷的物资,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一次、再次、反复次的弯腰、下蹲、搬、拎、扛、背、装车,几分钟车程的短暂休息,然后接着一次、再次、反复次的卸车、搬、拎、扛、背、弯腰、下蹲。“平时在家闲着不怎么锻炼,这几天下来确实有点吃不消,权当锻炼了,再坚持坚持,熬过这关大家就都好了!”
铿锵玫瑰,愿你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
她们是母亲、是妻子、是女儿,而当疫情汹涌而来,她们便成了巾帼志愿者。社区卡口防控,有她们的身影;医务人员接送,她们提供保障;生活物资运输,有她们的汗水……
“出门一定戴好口罩,口罩靠近鼻梁的部位一定要捏紧贴实,回家第一件事一定要先洗手。”这句话,是黑河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赵晓冰每次到“三留守”家庭时口中最多的叮嘱。连续35天,她平均每天仅睡短短3个小时。短暂的睡眠时间对于赵晓冰而言,很多都是由吃午饭间隙的10分钟、等车的5分钟、后半夜的30分钟零星组合而成。当知情的人关切地问她睡眠问题时,她总是说:“没事!眯了一会儿”。
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。我们相信,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。细品岁月,百事从欢,我们庆幸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的中国,这个漫长的冬天过去,春天就会随风而临。